1、徽园
徽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区南部,是1999年为欢庆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而建设的大型安徽纪念园徽园是一座融展示安徽、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纪念观光园。徽园气势宏大,古朴典雅,曲径通幽;粉墙黛瓦,错落有致,雕刻精美。
并按照老街前店后坊、底层店面,楼层住房等式样构筑店铺街面。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得意楼、春风楼、过街楼、古戏楼、莲池玉带桥、万金灵龟、九龙九凤壁,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房百余间。
2、逍遥津
逍遥津位于合肥老城区东北角,与教弩台仅一步之遥,以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载入典籍。逍遥津又名“窦家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逍遥古津素称“三国故地”的合肥,由于魏、吴长达30余年的争夺,曾遗下众多与三国有关的故址。
有证可考,有史记载的就有三国新城、袁术墓群、筝笛浦、藏舟浦、回龙桥、飞骑桥、斛兵塘,以及古逍遥津与教弩台。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经营,逍遥津现已建成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综合性公园,成为合肥名胜古迹游览区和新“合肥十景”之一。
3、包公祠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
包公祠正门的门楼并不显赫,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就像宋代一户普通人家,平淡而朴实,只是门前凸起的石鼓,门楣上“包孝肃公祠”五个金字,彰显着包公曾经的地位。
这“孝肃”二字,是宋仁宗赐给他的谥号,是对他身前美德的嘉奖。他是一个孝子,父母身体欠安,他便在前端水送药,极尽孝道,一度弃官不做。
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
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4、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徽博物院现藏文物22万余件,其中以商周青铜器、文房四宝、新安画派作品、徽州雕刻、明清徽州文献和潘玉良美术作品等最为突出。
2011年9月29日,安徽博物院新馆建成开放,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常年展出的有《安徽文明史陈列》和《徽州古建筑》、《新安画派》、《安徽文房四宝》、《江淮撷珍》专题陈列。
老馆同时对外开放,以《安徽古生物陈列》、《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及众多文化艺术类临时展览为主要内容。新老馆各有侧重和相互补充,给市民带来一场历史文化的盛宴。
安徽省的合肥市是浙江的省会城市,合肥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如逍遥津公园、李鸿章故居、合肥包孝肃公祠、大蜀山森林公园等。
逍遥津公园园内景点密集,东园为青少年活动区和儿童乐园,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特别适合亲子旅游。东南角是动物园,有珍禽异兽和千姿百态的水族,特别好玩。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它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占地2500平方米,前后共五进,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
合肥包公祠与明教寺、逍遥古津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祠内包公享堂(主建筑)、包公故事蜡像馆(生动地展示了包公的清廉、公正、无私)最值得一看。
“蜀山春晓”是著名的“合肥十景”之一,蜀山森林公园则是合肥市近郊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步入蜀山,只觉得漫山遍野苍松脆竹,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群鸟相伴优游林间,草虫相约卿卿我我。在大蜀山,看山间云卷云舒,观林中花开花落,任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向远方,不知不觉间,仿佛进入超然物外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