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分数唯一;一张试卷,全国统一。
当前教育教师尽职尽责不够,放学后学生完成作业全推给家长,把教育弄成了全民教育,家长配合也不是这样,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干这个有困难,学校自习时间能完成的作业为什么推给家长。
教三十多年书,现在却糊涂了,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出路何在?
我觉得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推动国家不断走向进步民主富强。不是只为了培养能考上大学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因此,教育首先要让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白,劳动是每个人神圣的天职和光荣的义务。劳动创造世界,奋斗才会实现中国梦。劳动不是低贱的可耻的,劳动者也不是人生失败的下九流。我们不能教育出一批只想着通过学习来脱离一线劳动的自私自利者。
其次,教育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出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快乐。我们要引导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洗衣服补袜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主动自觉为家庭承担家务,要为社会日行一善。我们要把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各科的知识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来看待,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这种创造性劳动,为未来做一个更合格的劳动者打下坚实基础。
什么是教育?
传统意义的教育是教书育人。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立德、立言、立行。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大学)、家庭教育;而专业教育主要指高等教育、社会教育。
老师承担的更多是学校教育,家长及长辈扮演的是家庭教育;而社会教育包括各类专业培训、职业培训、技能培训、技术培训等等。
学校及家庭承担基础教育,即德、智、体、美、劳等,教育的重点是价值观及习惯的养成,是教育之本。高等教育及部分技能教育仍有部分学校教育的特点,但重点已转移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资格等方面,是教育的延续、提升、分化,刚更多是一种手段。专业教育更重视实践,强调学以致用或带着需求、带着问题学。随着社会发展,教育的形式也日新月异,与时俱进。
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线上教学、网络教学、视频教学将是未来专业教育的最主要形式。
为达到最佳的效果,线上自学、实践演练、任务考核、目标比赛将是专业教育的标准流程。当前教育的误区:学校、家庭教育仅重智,即关心成绩、考试得分,德育、体育、习惯或多或少被忽视。
专业教育更重视创利,延续学校教育的应试、拿证为主。
所以,学校、家庭教育应重新回归经典教育,重塑价值观;重视体育,强身健体;习惯养成,形成一辈子受益的好习惯。社会教育应延续基础教育的德、体、习惯养成,并更重视实践、实用。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面发表意见,关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