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柳琴戏(拉魂腔)、徐州梆子戏、丁丁腔、徐州坠子戏、徐州琴书这几种,有徐州的朋友欢迎前来补充。
柳琴戏,又称“泗州戏”、“拉魂腔”,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徐州作为四省交汇地,也算得上是徐州的地方剧种。
徐州梆子戏,江苏徐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之一。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的快慢节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来指挥而得名,当地群众又称为“大戏”。已流行于江苏北部三、四百年,是具有鲜明江苏省地方特色代表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丁丁腔, 始称太平歌,是徐州特有的戏曲种类。17世纪后半叶兴起于利国镇一带,后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广为流传。太平歌原是村民自娱自乐的歌谣,后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由独唱而对唱、合唱,发展为戏剧形式。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以其声“丁丁冬冬”清脆悦耳,遂以“丁丁腔”名之。因此更名为“丁丁腔”。
徐州坠子戏,起源于安徽萧县,后传入徐州,结合徐州地方唱腔,形成徐州坠子戏,但因两地相隔不远,方言也类似,与坠子戏区别不大。
徐州琴书,俗称唱杨琴,因以杨琴为主要乐器而命名,是一种由徐州本地人承认江苏省的戏曲剧种。徐州琴书与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并列江苏省三大曲种,因表演方便,道具简单,备受广大群众的喜欢。
|